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近年来,**县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构建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发展格局,为县域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广开贤路“引”人才
紧盯需求“引”。紧紧围绕县域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广泛调研,摸清人才结构,找准人才缺口,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坚持“缺什么、引什么”原则,灵活采取集中引才、组团外出、专场招聘、“一事一议”等方式,精准高效引进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
拓宽途径“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投资领办、创办实业等多种形式招才引智;深化与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在教育、医疗、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用好岗位聘用、项目聘用等“柔性”引才方式。
沟通联系“聚”。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吸引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绘制“生源地图”,通过赴高校现场引才、宣传推介、实习实训等方式,吸引**籍高校毕业生回乡创新创业。做好在外高层次人才的联系服务工作,通过开展智库论坛、发展推介会等活动,引导在外人才资金、技术、智力资源回归。
二、精雕细琢“育”人才
创新方式大力育才。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分类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灵活采取“线上+线下”“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实地指导”相结合等方式,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与帮扶地区和帮扶单位的人才交流协作,形成东西人才资源互通、信息互享、互利共赢的局面。
“量体裁衣”多元育才。综合考量人才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主持产业项目、服务重大活动、参加进修培养。立足当下,采取“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等传帮带方式,针对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精心培育一批实用型人才。
全程跟踪重点育才。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将优秀返乡创业人才、大学毕业生等作为重点“头雁”培养,采取定期联系、座谈联谊等方式,“点对点”关注,跟进式培养,全方位培养储备后备人才。
三、千方百计“留”人才
政治上激励。分级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走访慰问、座谈交流、谈心谈话等活动,及时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坚持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注重从大学生村文书、返乡创业能人、退伍军人等行业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建立农村在外能人库,吸纳政治上成熟、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使人才政治上有荣誉感、组织上有归属感。
生活上厚爱。不断完善人才薪酬待遇、落户居留、学习培训、医疗保健、住房安居等方面保障措施,帮助解决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为人才营造安心舒心的环境,提升人才工作学习生活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社会上尊崇。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全方位宣传各领域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讲好新时代人才故事,充分展示优秀人才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四、不拘一格“用”人才
推动合理流动。鼓励引导各类人才集聚乡村一线,推动教育、卫生、科技领域专技人才下沉基层,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对长期服务乡村的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倾斜,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团(员)、乡土人才包抓合作社,服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
树立正确导向。突出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最大限度赋予优秀人才更多的专业决策权和人财物支配权。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有效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深挖帮扶潜力。持续放大“组团式”帮扶效应,用好用活各领域帮扶人才资源,帮带培养教育、医疗、科技领域本土人才,实现“输血”到“造血”转变;盘活用好市级专家顾问服务团资源,落实“团长统筹协调、顾问巡回指导、骨干驻点服务”运行机制,提升帮扶带动效果。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