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基层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乡村干部的“大熔炉”和“主阵地”,在推动“三支队伍”建设中至关重要。为此,**县以基层党校为切入点,积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进行了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
精准把握“党校姓党”的底层逻辑,确保办校方向正确。一是靶向发力,强化责任。**县不断强化基层党校的政治属性,组建由乡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校长的校务委员会,乡镇党委每年至少两次专题研究当地党校工作,党委班子成员定时在当地党校授课、作报告。二是主课引领,深化认识。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作为基层党校开展教育培训的重中之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层党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纪律教育、革命传统等用深入浅出的课堂语言,更加有效地传授给基层党员干部。三是分层培训,细化措施。按照“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典型模范讲事迹、党员群众讲感受”的办法,实施教师教学的分层化,让政治理论教学变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以“主职干部重实践创新、基层治理,新发展党员重政治觉悟、理论素养,流动党员重组织观念、纪律规矩”的思路,实施理论教育的分层化,实现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精准赋能。
努力践行“物尽其用”的开放取向,确保办校保障充分。**县按照“整合功能、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办学原则,充分统筹各方资源要素。一是全方位织密制度,切实增强办学约束力。围绕“怎么办学、办什么班、上什么课”等问题,严格以“五有”作为基层党校建设标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过程跟踪督导和培训质效综合评估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基层党校工作情况纳入乡镇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二是多渠道整合资源,切实增强办学原动力。鼓励各乡镇多元利用会议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同时,由县委党校牵头推动“统筹共训”,采取乡镇轮值办学、协同办学等多种方式,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整合。三是高质量构建教师库,切实增强办学吸引力。注重各级联动,由县委党校出面邀请省市党校、高校专家学者以及县级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到基层授课。注重深度挖潜,在全县范围内摸排筛选一批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和“土专家”“田秀才”等,组建成立志愿者讲师队伍,形成“党校+高校+部门+X”的师资格局。
严密实施“多维立体”的教学模式,确保办校能级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构成的复杂性,特别需要各级党校结合当地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融通教育资源。一是特色赋能,力争在做实统筹互动上狠下功夫。指导基层党校深入挖掘特色主题,找准差异化、融合化的发展路径,构建“共性与个性并举、数量和质量统一”的办学体系。通过建立革命老区上张乡“红色姚岸”分校、慈孝乡镇皤滩乡“慈孝文化”分校、旅游重镇白塔镇“绿色发展”分校等,形成各基层党校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良好发展态势。二是数智赋能,力争在做活线上共享上积极作为。开通“仙声达人”理论宣讲线上平台,以青年视角、流行语态、**元素,每周定期向党员干部推送“微党课”“微视频”。借助远程教育系统,采用现场直播、预约录播等形式,开设“科长谈业务”等各类“仙锋课堂”,补齐补强基层党员干部的知识短板和能力弱项。三是实干赋能,力争在做足训战同频上彰显成效。坚持实干导向、问题导向,建立“党性教育+业务培训+实战锤炼+多跨提升”的教学模式,指导基层党校对标中心工作和当地需求设置实训主题,跟进式、精进式组织学员围绕基层党建、绿色发展、营商环境、乡村运营等课题,深入实践场景,开展集中教学、专家带学、实地践学,有效提升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自觉遵循“学以致用”的培训理念,确保办校目标落实。遵循“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这一基本原则,不断丰富基层党校授课内容,积极加强党员干部的基本培训。一是恪守教育为本之道,注重素质养成,聚力为党育才。坚持从现实需求、理论创新、实践价值等多个维度,聚力把党性教育与当前中心工作、难点堵点问题、群众关心事项紧密结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实现培训范围的全覆盖和培训过程的全周期。二是强化学以致用之责,注重成果应用,聚力为党献策。充分发挥基层党校贴近实际、了解基层、把握需求的优势,组织学员参与社会调研、政策分析等活动,深入解剖地方问题、解读地方现象、挖掘地方经验,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筑牢纪律规矩之堤,注重作风建设,聚力从严治校。高度重视基层党校教育培训质效,重点对培训班次、课程、学风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估和跟踪问效,加强对干部参训表现、考核结果的全过程记录,并视情纳入个人档案,切实把从严要求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环节,从而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